“纵横贯通、精准导学、产赛协同”:财经院校人才数智素养培育探索与实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并深刻阐述“数智技术”概念,凸显了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擎作用。数智浪潮正深刻重塑财经领域的发展范式,对财经人才的数智素养提出了颠覆性要求。这种素养远非“技术+财经”的浅层叠加,而是个体深度融合数据思维、算法模型与智能工具,进而分析并解决复杂财经问题的价值观念与综合能力。山东财经大学作为全国财经教育的重镇,凭借深厚学科底蕴与前瞻洞察,早在“数智技术”被确立为国家顶层设计之前,便抢先布局,以长达十年的改革实践,对“财经院校人才数智素养培育”这一时代命题进行了系统性探索与解答。学校系统构建并成功实践了“纵横贯通、精准导学、产赛协同”三位一体的创新培育体系,有效破解数智技术与财经专业教育的融合壁垒,精准回应产业变革对高素质财经人才的迫切需求,为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贡献独具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山财方案”。
图1:本成果总体思路
本成果的核心举措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构建“纵向筑基、横向融通”的数智财经课程新体系。通过阶梯式核心技术课程与跨学科交叉应用课程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数智技术基础的深度与财经应用能力的广度协同发展。
二是构建“过程追踪、精准滴灌”的数智能力导学新机制。引入知识追踪等前沿算法,精准绘制每位学生的“数智能力画像”,赋能教学团队实现从“经验主导”到“数据驱动”的个性化导学。
三是构建“产业嵌入、以赛促创”的财经特色数智实践育人新模式。联合企业共建数智实践平台,将产业需求嵌入教学全过程;打造一系列数智财经品牌赛事,以竞赛为牵引,全面提升学生数智创新与应用能力。
本成果有效解决了以下教学问题:
(1)数智财经课程体系的“碎片化”与“融合弱”问题。传统课程体系中,数智技术与财经专业教育相互割裂,缺乏纵向的系统递进与横向的深度融合。这导致学生所学知识零散、不成体系,难以有效转化为解决真实财经问题的跨学科综合能力。
(2)数智能力培养的“盲区化”与“同质化”问题。传统教学评价过度依赖终结性、结果性的考核,难以精准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数智能力变化与个体差异。这使得数智能力培养普遍停留在“一刀切”的普适化模式,无法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
(3)数智实践育人的“场景失真”与“产教脱节”问题。传统实践教学多局限于简化的模拟环境,与财经领域的实际业务场景存在巨大鸿沟。这导致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其利用数智技术解决复杂财经问题的实战能力未得到充分锻炼。
Copyright© 2025 山东财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