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厚知·强能:基于“三合三融三通”的
新财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自2014年起,山东财经大学主动回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财经人才的新要求,以战略眼光和系统思维全面推进新财经人才培养改革。
学校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实践。一是明确内涵。明确“价值引领、学科交叉、数智赋能、全面发展”新财经人才核心内涵。二是重塑理念。重塑“育人观、科技观、协同观”一体化培养理念,即“思政铸魂、知识强基、实践砺能”的育人观,“数智驱动、深度融合、赋能强师”的科技观,“多元参与、互联互通、协同育人”的协同观。三是确立规格。确立“立德、厚知、强能”人才培养规格。四是创建路径。创建实施“三合三融三通”人才培养路径,“三合”筑牢成才根基:通过思专、学科、虚实的深度融合,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三融”注入科技动能:通过数智技术赋能专业、课程、师资建设,实现新财经人才培养的数智化转型;“三通”完善培养体系:通过专创互动、产教协同、国际合作等多维融通,将人才培养的输出供给与创新创业、职业发展、国际竞争等现实需求紧密对接,实现学生能力的全面提升。11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7万余名“价值正、知识广、能力强”且具有数智素养、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新财经人才,达到了“立德、厚知、强能”的人才培养要求,成果总体思路见图1。![]()

图1 成果总体思路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面对科技革命引发的数字伦理挑战,亟需解决筑牢学生价值底座的问题;
(2)面向经济主战场对财经人才知识结构新要求,亟需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数智技术深度赋能教学要素的问题;
(3)为适应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发展,亟需解决人才培养重心由“知识为主”向“能力与知识并重”转变的问题。
改革实施以来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校优质生源吸引力持续提升,招生录取最低分在同等招生规模院校中始终稳居省属高校前三名;本科深造率提高至35%;入职世界/中国500强企业人数占比升至27%;连续6年在国家税务系统招录中居全国第一位;学生累计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5600余项,其中国家级730项。
(2)专业和平台建设再上新台阶。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9个;获批中央“马工程”重点项目1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居全国财经类高校第二位、省属高校第一位;获批编撰首批中国经济学马工程重点教材《中国开发经济学》、教育部原创性教材《数字赋能 公平共享——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典型案例研究》;建成经济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国家级平台“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区块链金融”、“数字经济轻量智算与可视化”和“人文经济学”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3)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丰硕。获批教育部委托项目1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省级教研重大、重点、一般项目112项;获批编撰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1部,教育部原创性教材1部;获评首批省级智慧课程8门,居山东省高校第一位,获评省级一流教材27部;发表《教育强国视域下AI赋能新文科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路径》等教研论文1200余篇。
山东财经大学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紧扣时代脉搏,履行教育担当,守正创新、深耕不辍,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新财经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贡献财大智慧和力量。
Copyright© 2025 山东财经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366号